智能眼镜行业动态
小米眼镜预计4月开售
(1) 小米眼镜已经进入TR6(量产验证阶段)预计4月发售
小米眼镜软件集成由中科创达负责,硬件研发及生产由歌尔负责,根据和歌尔相关负责人的沟通了解,小米眼镜当前已经到了TR6(量产验证阶段)预计在4月份米粉节发售。
(2) 硬件和Meta眼镜基本一致,不支持显示,增加语音芯片和电变墨镜微创新
小米眼镜硬件规格和Meta 眼镜基本一致,高通骁龙AR1方案,2+32存储,由欧菲光提供的索尼IMX681镜头模组,支持语音、拍照,但是不支持显示。
差异项在于,小米硬件中增加了恒玄的蓝牙耳机芯片BES2700,支持低功耗语音唤醒。虽然不支持显示,但是增加了由维酷光电提供的电致变色膜,支持电控变色,大的SKU预计有平光版、电变墨镜版、电变彩色版三个型号。
图 1 小米AI眼镜硬件规格
基础平光款眼镜成本在1000元左右,预计起售价1499元起。成本最贵的部分为高通骁龙AR1芯片,行业价格50-60美金,小米价格预计在40美金以内。
(3) 研发重投入、抢时间,光歌尔部分NRE费用4000万人民币
针对去年小度、Rokid、闪极等产商的抢先发布,小米项目立项晚,因此采取研发重投入,目标在第二波大厂中抢先发布。据了解,单独给到歌尔的研发费超4000万人民币,歌尔投入超200人研发团队,已经开发近半年时间。这还不算做底层软件集成的中科创达和做APP的生态厂商蜂巢科技的投入。
闪极等第一波抢发厂商产品翻车
(1) 闪极首批质量问题严重,目前仍未恢复售卖
闪极去年12月发布,并计划在春节之前发售5万台。定价999元,上来击穿行业低价,发布后获得较高的市场热度。实际发售后出现较严重的质量和体验问题,仓促下架。
闪极采用展讯的手表芯片W517,此芯片成本15美金,相比高通AR1方案五十多美金成本大幅降低,相近的定位下,整机成本降至七百多元。但是针对眼镜场景的软件设计还不成熟。除做工等质量问题外,交互响应时间长,画质模糊,视频不流畅,AI搜索唤起率低,蓝牙连接不稳定等问题较为突出。因质量问题,官方致歉并下架,目前仍未上架售卖。
(2) 雷鸟V3批量发售,较多功能仍然没有实现
和Meta定位一致,方案也一致的雷鸟V3已经批量开售,目前全渠道出货预计在1万台左右。硬件质量控制上尚可,但是如翻译、导航等宣传的多数功能没有第一时间实现,仅实现千问大模型的初步接入。
(3) 魅族、影目等产品发售后市场反馈一般
魅族2023年12月就发布了第一代MYVU AR眼镜,和Meta的差异位带显示、不带摄像头,去年9月发布第二代产品StarV Air2,主打AI闪念速记、AI助手、智能提醒等功能。
影目去年11月发布INMO GO2和AIR3,均已批量发售,从GO2实测体验来看,功能单一,仅有翻译和提词功能,眼镜设计较重,体验很差。
字节、华为等眼镜Q3发布
字节的眼镜采用轻量级的恒玄蓝牙芯片+研极微ISP方案,预计8月上市。
Meta Ray-ban新一代眼镜采用和MTK合作定制的新一代低功耗AI芯片,并可能带有光波导显示,预计9月上市。
华为之前已经发布两代音频眼镜,预计今年也会推出增加显示和拍照功能的AI眼镜。
智能眼镜芯片方案仍在初期,硬件取舍差异较大
主控轻量化、降本是必然趋势
Meta在眼镜的开发过程中,一开始是采用了高通Wear 4100,该芯片2020年推出,采用12nm工艺制造,也是一系列智能手表、儿童手表采用的高端芯片。二代产品基于高通新发布的4nm芯片AR1,整体架构相似,升级到顶级的制程,因为量较小,芯片价格较贵,市面价格接近60美金。
闪极、影目等国产厂商,为了降本,采用了展讯面向手表推出的芯片W517,定位和高通上一代Wear 4100类似,4核处理器,12nm工艺,但是价格只有15美金左右。
在眼镜场景,功耗要求比手表更严格,智能手表电池高的能到800mAh以上,而只能眼镜有严格的重量限制,普遍电池容量在150mAh左右。且眼镜端本身做的就是数据采集的工作,核心程序以及云端调用都在配套的APP中完成,使用四核处理器运行Android系统但是只做录像、录音等数据采集和显示还是太重。
(1) 智能眼镜很快轻量化、平民化
近期通过拜访星宸、海思、炬芯等芯片厂商和方案商,目前更轻量级的智能眼镜方案正在批量研发中,基于蓝牙耳机芯片、智能摄像机芯片、RTOS蓝牙表芯片等方案的智能眼镜均在研发中。很快支持语音+拍照,主打大模型语音交互不带显示的智能眼镜将来到199元以下的价格区间。智能眼镜和智能手表、智能耳机一样,也会出现手机厂商、头部互联网厂商占据中高端,中小品牌以及大量白牌占据中低端的哑铃型市场格局。
(2) 主控的轻量化会带来AI眼镜的平民化
高通骁龙AR1芯片50多美金左右的售价加上外围的配套以及License等成本,此方案眼镜目前普遍在两千元左右。随着炬芯、杰理等国产芯片厂商的加入,原来的智能耳机芯片、RTOS手表芯片等均会迭代扩展至智能眼镜领域,智能眼镜的硬件研发门槛会大幅降低。主控价格下降到3美金以内,同时运行RTOS轻量级系统,不光RAM、ROM芯片内集成,Wi-Fi蓝牙也被集成,外围电路成本进一步降低,高集成的背景下,AI音频眼镜99元起已经出现、AI拍照眼镜199元起将会很快普及。
今年普及单绿光波导显示,全彩光波导三年内普及
Meta二代眼镜以及接下来上市的小米AI眼镜等产品仍然不带显示,核心原因还是重量以及成本原因,但是由于阅读效率要远高于听的效率,且显示能够很好的扩展信息提示、实时翻译、提词、导航等一系列场景,随着光波导的技术的成熟,今年单绿的光波导显示会成为中端眼镜的标配。Rokid的AI眼镜采用了光机中置一拖二的方案,省掉一个光机,简化了组装校准流程,整机成本有了大幅降低,很快会成为标配。
全彩光波导目前成本较高,国内已有雷鸟以及一些方案商跟进,三年内成本能到千元以内。
声音是标配,逐渐过渡为MEMS扬声器方案
由于TWS耳机的成熟,目前眼镜上的扬声器基本上继承了耳机的方案,但是仍然对镜腿结构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针对眼镜的信息提示场景,牺牲一定的音质,目前行业正在打造更加轻量化的MEMS扬声器方案,只需要在镜腿中部鼓起一粒黄豆大小即可实现音频播放功能。
图,常见眼镜设计中的扬声器部分设计
智能眼镜能够普及的前提是能戴的住
主打信息提示,只有麦克风和显示的Even Realities G1眼镜
Even G1是目前看到的所有眼镜中,取舍最为大胆的眼镜,整个眼镜采用钛合金设计,整机重量30g左右,镜腿、镜框都和普通眼镜很接近。为了整机的尺寸及重量控制,没有扬声器,但是确带有双目的单绿光波导显示,主打信息提示。手机来信息时轻微抬头即可通过眼镜查看通知内容。同时也扩展了语音快速记录笔记、AI问答(智能文字显示回复)、翻译、提词器等场景。此款眼镜仅面向海外发售,起售价599美金,目前市场认可度较高。其下一代产品计划加入MEMS扬声器,补齐声音功能。眼镜的音频功能将因此得到大幅提升,使得用户体验更为完整。
总结
今年的智能眼镜市场非常像2019年的智能音箱市场,各大巨头均争相进入,不同产品取舍争相斗艳,未来的发展会更接近TWS耳机市场,呈现以手机厂商为主导的中高端品牌和大量白牌并行的局面。
智能眼镜被认为是大模型AI交互的下一个载体。但是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究竟哪家公司能够凭借创新突破引领市场,还有待观察。同时Meta Ray-ban眼镜作为行业先行者,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但是智能眼镜的产品形态和硬件取舍还远未固定,仍然要较大的探索空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