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锁还会夹手?

相信很多人购买之前都不太理解为什么会夹手,但是夹手问题在推拉门锁的差评中排行第一,是最核心的负面反馈。无论是消费者,还是门锁的产品研发人员,这确实是最容易忽略的一个细节问题。

标配60锁体(门锁中轴距离门边60mm)的情况下,门锁功能多样化后不断加宽,锁体宽度超过70的情况下,如果用右手开左开门的推拉锁,就极容易出现夹手情况。

所以总结下来夹手主要是两点:

  • 全自动门锁,锁做的比较宽容易出现,半自动一握开不存在这个问题;

  • 习惯右手的人,开左开门的门锁最容易出现。

实际上全自动门锁自动开锁,内开门推一下就可以,人脸或者指纹识别后随便推一下就可以,用不着手插入把手去推。外开门向外拉本身夹不到手。下图的鹿客门锁,因为指纹设计,用户习惯握上去识别指纹,夹手就比较突出。

目前人脸门锁,到门前自动感应,加上门上的密封条有一定的弹性,识别解锁后门一般自动就弹开了,夹手的几率就更低,但是既然有较多的用户反馈,这个又是基础的底线安全问题,就必须重视。

怎么解决夹手问题?

补救方案

很多厂商是出货了之后,有用户反馈才临时加方案作为补救,或者是本身补救方案就是正式方案,最常见的就是加挡板。下图是萤石的门锁设计,通过额外安装挡板避免手从错误的方向塞入门锁扶手。

原生防夹手设计

在鹿客给小米做的新品M20中,在结构内侧直接挡上,安装时换向,美观性更好。这种设计对整体结构的对称性有强要求,才能在安装的时候无缝换向,相应的还是做了很大的取舍,但确实可以看到对防夹手设计的重视。

类似的还有一些差异化的ID与结构设计,通过将面板偏向,避免门锁面板和门框间距太小夹手。这些设计一样需要平衡ID取舍,是否增加SKU。

不同门锁的内开门设计

上图是几种常见的内开门设计,在设计上讨论两点:

门锁是否要内外对称,部分门锁追求内外一定要对称,这样美观、好看,这个是否有必要?

机械和电子哪个是门内开锁的主要方式?

内外对称式是大趋势

对于一握开的半自动门锁,内外基本是对称的,把手一致,门外密码、触控面板,门内电池区域,ID整体一致。到了推拉锁产品也基本对称。不对称主要集中在全自动门锁上。出现了较多的门外长面板、门内快开把手等设计,实际在功能使用、美观度上影响都不大,但是对称的设计确实是大趋势。

门内应该以电子开锁为主

通过机械快开有一定优势,解锁可靠,开锁速度快,尤其是外置背包电机的全自动锁往往选用这种方式。但是也有硬伤,针对很多中低端人脸识别全自动门锁产品,没有配备检测锁舌,多数机械快开也没有检测,室内通过机械把手开门,门锁无法感知出门,出门后一回头,门锁又解锁了。

如果是通过按动按钮电动解锁,针对这类门锁会有一个短暂的人脸解锁屏蔽时间,就不会出现这类问题。

所以最终的结论:

人脸解锁、背包电机、不带检测锁舌的全自动锁,门内使用电子开锁就尤为重要。

是否一定要机械快开?

但是确实很多品牌对机械快快开是有执念的,如下面两种设计。

上面两种设计甚至都影响了室内的颜值,但是作为解锁快速、可靠性高的开锁方式,部分老牌厂商还是做了保留,仍然留有机械的大把手。从目前的新品来看,这个设计逐渐被舍弃,门内一定有机械开锁功能,但是不会放在那么中重要的地位。

室内是否一定要机械反锁?

首先是反锁的定义目前在智能门锁上并不清晰主要几种在一点:

室内反锁后,室外能否打开?

传统门锁,有的事有专门的反锁旋钮,室内反锁后,室外无论什么方式都不能打开。

智能门锁产品有的就继承了这种设计。

这种设计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一旦大人不在家,还在在室内不小心触发反锁,就会造成危险。因此也有一些改进设计,室内反锁,门外通过机械钥匙可以打开,电子钥匙无法打开,一定成都上可以避免这个问题。

在这种设计上进一步,就诞生了电子反锁,可以进一步区分开门方式,门内触发反锁只是电路上的拨动开关或者按钮在开锁逻辑上做了限制,室外只有管理员可以解锁。

室内反锁肯定是需要的,但是不一定一定要是门外无法打开的机械反锁,以上三种反锁方式,并没有明确的优劣,就看不同厂商的取舍了。

如何防猫眼、防误开?

猫眼开锁是指通过猫眼、门缝等区域,伸入铁丝等勾住或者按着按钮触发从门内开锁,一握开门锁的防猫眼有一个经典的按钮+转动把手组合的经典设计。鹿客等门锁早期采用此方案,最新的设计改成了单独的拨动开关,需要先拨动之后才能防猫眼,开门也要把开关先拨下来,便利性降低了。

全自动门锁则通过增加传感器进一步对门内的开锁做了限制。如小米、鹿客等,通过感应手掌的电容触摸+按键组合来开门,华为等通过门内的TOF传感器检测到有人后才能触发开锁,在防猫眼、防误开和开锁的便利性上都做了比较好的平衡。

非常重要的锁体

高端产品全部进入全自动锁体时代

目前在小米、萤石、凯迪仕、德施曼等全自动门锁产品中,均已经采用电机内置的全自动电子锁体。其他二线品牌以及公版方案均采用外挂电机的机械锁体,在解锁速度、解锁声音上均差于全自动电子锁体。

全自动锁体有较大的成本增加,增加不只是在锁体本身,还有安装成本,锁体需要适配不同的导向片,全自动锁体往往需要适配的导向片就有上百种,安装成本提升很多,因此目前中高端为电机内置的全自动锁体,中端为电机外置的检测锁体,中低端为电机外置的非检测锁体。

锁体是门锁的核心部件,也是核心的差异点,由于涉及开门的稳定性,锁体的迭代创新需要的投入和验证成本更大,一线品牌均投入较大精力进行锁体的创新与迭代。

总结

本文分析了门锁产品的一些细节设计,一分钱一分货,对于产品经理来说,做硬件产品的核心就是做取舍,平衡自己品牌的产品定位,拆分每一个功能细节的成本,做好取舍,不是无脑堆料,但是也不能再竞争中有太多的短板。